杭州亞運會,運動健兒在賽場上摘金奪銀,拼搏奮斗。競技場外,動人故事也在上演。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并非運動員,卻在杭州亞運會閉幕日同樣迎來了一塊屬于他們金牌。
10月8日,分別的日子臨近,不少運動員都在運動員村入口合影留念。合影的人群中有一群“小青荷”,他們手持鮮花、證書和金牌,微笑著和巴林體育代表團的團長合影留念。
在這群志愿者眼中,這塊金牌的“含金量”并不比亞運會金牌少。在巴林體育代表團NOC助理領隊教師張敏看來,它既是亞運會巴林體育代表團的饋贈,也是志愿者們用微笑和行動獲得的褒獎。
大家一起合影
特別的金牌有著特別的故事
從9月10日開始,巴林體育代表團陸續(xù)抵達杭州,9月18日更是迎來“入村高峰”。張敏等10位志愿者開始為212名巴林體育代表團成員服務。從清晨忙到深夜,成為這支志愿者隊伍的日常。
工作開始之初,他們就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當時代表團飛抵上海已經是深夜,為了不影響代表團的順利抵達,志愿者們聯(lián)系了方方面面幫助協(xié)調交通問題。
等代表團順利抵達,曾在阿拉伯留學過的張敏說起了鄉(xiāng)音,這讓異國他鄉(xiāng)的他們更感親近。
這之后的8天里,大半夜有代表團成員抵達是常事,志愿者團隊徹夜等候也是常事。此外,他們還經常遭遇一些緊急情況。
“一些運動員會忘帶東西,需要我們聯(lián)系車輛去送,代表團有時會在深夜需要臨時用車、還沒有完成注冊登記的運動員也會突然抵達……志愿者的工作往往多而瑣碎?!睆埫舾嬖V記者,但他們累并光榮,“一切努力只為運動員在賽場上更加拼博。”
巴林體育代表團在本屆亞運會取得了20枚獎牌,其中包括12枚金牌。這是巴林在亞運會上的歷史最佳成績,這讓他們高興不已。
“從我的經驗來看,這是舉辦得最好的一屆亞運會,這離不開志愿者們的幫助?!眮嗊\會巴林體育代表團團長Ahmed Mohamed Abdulghaffar告訴記者,“我和我們團隊打心底里感謝他們,從建立營地到安排交通,志愿者們每天很早就來,有時甚至忘記了吃飯。為了我們,他們犧牲了很多?!?/p>
志愿者收到的感謝獎狀和金牌
10張感謝狀和金牌見證友誼
志愿者的默默奉獻,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尊重。
巴林體育代表團看在眼里,也記在了心里,他們決定在杭州亞運會閉幕這一天,為志愿者團隊送出一份特別的禮物——10張感謝狀和金牌。
“我們想給他們每個人頒發(fā)證書作為紀念,讓他們可以記住我們、記住巴林,這份證書和這塊金牌證明我們共同經歷了這場亞運之旅。”Ahmed Mohamed Abdulghaffar這樣詮釋這份禮物的意義。
其實早在來杭州之前,他們就已經得知,根據國際慣例,會有一支志愿者隊伍專門為他們提供服務。
為什么不準備一份特別的禮物呢?
“我們想為他們做一些非常獨特的設計,那為什么不能是一塊帶有有亞運會的標志和巴林奧委會標志的定制金牌呢?”Ahmed Mohamed Abdulghaffar說。
所有的定制禮物都在巴林準備妥當,并飄洋過海來到了杭州,“不過,鮮花是我們在杭州買的?!?Ahmed Mohamed Abdulghaffar笑著補充。
巴林體育代表團團長Ahmed Mohamed Abdulghaffar
“很驚喜,真的很有心?!弊鳛榕R別留念,志愿者們也向代表團贈送了中國的紀念小禮物并書寫了紀念賀卡,“里面有給代表團的寄語和給運動員的加油,以及希望有機會再聚首的心愿。”
亞運一聚,終須一別。
“我很難過我們要說再見,我們和志愿者團隊的每個人都建立了很好的友誼?!币酪老e之際,Ahmed Mohamed Abdulghaffar有些感慨。
在國際友人的心中,“志愿者精神”是杭州亞運會留下的寶貴財富之一。
拍攝紀念照了,張敏特地說了一段阿語,既是臨別贈言,也展望更美好的未來:“我們親愛的巴林朋友,我們雖然只相聚了十幾天,但我們永遠是朋友,歡迎大家中國再聚?!?/p>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